抗精神病药使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19 14:19:00
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估算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增加乳腺癌风险逾30%。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左起):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药物安全及应用研高效骨痛康是正规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黎子骏博士、研究助理梁晴岚、学生研究助理吴韦怡及研究助理朱锐淇。
(原新闻稿已于9月6日发布)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高效骨痛康河南健源药物安全及应用研究中心(CSMPR)的研究团队,就超过200万人参与的观察研究进行全球首个有系统的回顾及统合分析,估算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乳腺癌之间存在逾30%的中度关联,揭示了在处方抗精神病药物予高危患者时,应作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研究结果现已刊登于《流行病学和精神病科学》(按此浏览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
向患有思觉失调、躁郁症、抑郁症及失智症等精神病的病人处方抗精神病药物,做法十分普遍。不少报告也证明了思觉失调和躁郁症患者的乳腺癌发病率比一般人高,或与他们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其中可能的致病机制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及体重增加;又或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由于复杂的致病机制及多种风险因素相互作用,上述相关证据尚无定论。因此,CSMPR 的研究人员系统地回顾文献,并进行统合分析,整合现有证据,以确定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及发现
是次研究就九项针对超过 200 万名成年人的观察研究,包括五项队列研究及四项病例对照研究,当中七项被纳入统合分析。根据标准化的研究质素评估工具「纽卡素—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这些研究全获高质评分(以10分为满分,分别获得7至9分)。
团队发现当中六项研究显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增加患上乳腺癌风险有显著关联。而统合分析估算,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增加超过 30%,正向关联属中度1。一些被纳入回顾研究的证据更进一步表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时间越长,特别是令催乳素上升的抗精神病药物,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便会增加。在芬兰的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中,利用电子健康纪录来比较长时间服用增加催乳素的抗精神病药物与服用时间不到一年的情况,结果显示服用相关药物至少五年的人,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近 60 %2。
尽管此研究受到一些无法测量的干扰因素局限,但仍反映了使用抗精神高效骨痛康胶囊全国统一价病药物可能是引致乳腺癌的潜在但罕见的不良反应。而引致乳腺癌风险提升的原因,可能是高催乳素血症及其他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并发症,如中央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
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及本研究的通讯作者黎子骏博士指出:「随着全球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越趋普高效骨痛康药能吃辣的吗遍,包括未经准许或不按指示的药物标示外使用,我们认为在处方抗精神病药物前,应据其整体安全风险,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
根据是次研究结果,对有患上乳腺癌风险因素的患者而言,宜避免处方具有催乳素上升特性的抗精神病药物。如需处方能令催乳素上升的抗精神病药物,应适当地咨询患者,并考虑监测患者的催乳素水平;因为及时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
是项研究由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药物安全及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黎子骏博士领导,共同第一作者为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研究助理梁晴岚、朱锐淇及学生研究助理吴韦怡。其他合作伙伴包括: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研究助理陈炜华、黄蕾、林?及副教授陈慧贤博士;爱丁堡大学精神病学系主任 Daniel J Smith 教授及港大医学院罗肇群简宝玲基金药剂学教授兼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黄志基教授。
鸣谢
本研究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设立的 AIR@InnoHK 平台:医卫大数据深析实验室(D24H)的部分支持。同时鸣谢葵涌医院梁淑恩医生就本研究的临床影响提供意见。
1 从队列研究中提取的调整后风险比和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整后的胜算比的汇总估计值分别为 1.39(95% 置信区间1.11 – 1.73)和 1.37(95% 置信区间0.90-2.09)。
2 胜算比:1.56,95% 置信区间 1.27-1.92。